詳細介紹🍩🤱:
一🩳🔁、學習與工作經歷 1999.09—2003.06 太阳2 植物保護 本科 2003.09—2006.06 太阳2 植物病理學 碩士 2006.09—2009.06 太阳2 植物病理學 博士 2009.08—2019.05 河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太阳2 助研🐖、副研、研究員 2017.02—2018.02 美國康奈爾大學 訪問學者 2019.05—今 太阳2 研究員 二、科研課題與成果 1、主持項目 (1)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:玉米大斑病菌調控基因StMR1與DHN黑色素合成關系研究(編號:31101402)🎖; (2)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💔:玉米大斑病菌調控基因StMR1功能研究(編號C2011204066)🙅🏻;轉錄因子Stmr1p調控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合成的分子機製(編號C2018204059); (3)教育部新教師基金1項👩✈️:漆酶基因StLAC與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合成及致病性的關系研究(編號20111302120004); (4)河北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2項:玉米大斑病菌致病過程中StLAC1、StLAC2基因功能的分子解析(編號ZD201405),調控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合成的轉錄因子Stmr1p功能分析(編號Z2011109)。 2、主研項目 (1)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:十二五課題東北南部華北區域防控(編號CARS-02-12,2011-2015年,排名第二)👆🏻、十三五課題儲藏病害防控(編號CARS-02-25🍈,2016-2020年,排名第二); (2)國家自然科學基金: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(第二)📣;StPKA-c調控玉米大斑病菌侵染能力的分子機製(第三); (3)教育部新教師基金:cAMP/PKA調控玉米大斑病菌附著胞發育及侵染的作用研究(第二); (4)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: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功能分析及相關合成基因克隆(第二),玉米大斑病菌鈣調素及其調控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(第四)🙆🏻,StH-PDE對玉米大斑病菌細胞壁發育及致病性的調控作用(第八)。 3、科技成果 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(第三)🕞,河北省山區創業二等獎1項(第二)🧑🏻⚕️🐬,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、二等獎各1項♐️🙇🏼,保定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、二等獎1項🏄🏽♂️,河北農業大學自然科學一等獎🦫、二等獎多項。在《Fungal Biology》🫸🏿👷♀️、《Plant Disease》、《Journal of Basic Microbiology》、《中國農業科學》、《植物病理學報》🧑🏻🤝🧑🏻👸、《植物保護學報》等國內外專業頂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🤚🏼,副主編全國面向二十一世紀教材《農業植物病理學》(第三版),參編《玉米田雜草防治原色圖鑒》(科學出版社)、《玉米全生育期植保技術應用手冊》(中國農業出版社)著作2部。 三、主要研究方向與學生培養 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病原真菌發育與致病性、植物病原真菌侵染寄主的分子機製、玉米病害發生規律與綜合防控、儲藏期糧食安全。 2011年至今先後指導20名本科學生完成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,8名本科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;獨立指導碩士研究生7名,協助指導碩士研究生17名、博士研究生2名🦅,其中2名被評為優秀碩士研究生。 四🪸、主要榮譽與社會學術團體兼職 河北省“三三三人才工程”第三層次人選。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代表、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第十三屆🟢💆🏽、十四屆青年委員會委員兼秘書🥁,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第十二屆理事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®️🤵🏼♀️,河北省植物病理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👩🦼。 《Fungal Biology》、《中國農業科學》⛹🏽、《植物病理學報》、《植物保護學報》🥩、《河北農業大學學報》、《玉米科學》🕵🏼♀️、《核農學報》等的審稿專家😲🤙🏼。
|